○沼澤動物

img109_8
台灣厚蟹

科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名:方蟹科

體長 (甲幅):約6公分

「台灣厚蟹」的名稱,得自牠身體那厚實的甲殼,厚蟹的螯也長得很寬厚,身體呈現黃綠色,為肉食性蟹種,食物來源多為捕食招潮蟹或其他種類的螃蟹。牠們的活動範圍很廣,有時甚至佔據其他螃蟹的洞穴。

 

「台灣厚蟹」和招朝蟹除了外觀明顯不同之外,遇危險時牠比起招朝蟹則表現得勇敢多了,常見其高舉雙螯示威而非立即走避

 

img110_8
弧邊招潮蟹

科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名:沙蟹科

體長 (甲幅):約7公分

弧邊招潮蟹是學區內泥地淺攤最具有代表性的螃蟹之一,雄蟹外型最明顯的特徵是那對大小差距甚多的螯,大螯幾乎和身體差不多大,且顏色多為鮮艷的紅白色,大螯除了是雄蟹的攻擊和防衛武器外,在求偶季節,雄蟹也會以揮舞大螯的動作來獲取雌蟹的青睞;雌蟹的螯則很小,且兩隻一樣大。

 

弧邊招朝蟹所築的洞穴,外觀為火山口狀,不過,要觀察牠們可要小心動作才行,因為這群小傢伙可是很神經質的喔!

 

img111_8
凶狠圓軸蟹

科          名:地蟹科

體長(甲幅) :約10公分

兇狠圓軸蟹屬於陸生的大型蟹類,主要特徵是體型碩大,甲殼寬厚、光滑,體色澤呈暗紅色,米黃色的螯腳一大一小,步足尖端色澤為橘紅色等,善於挖洞穴居,主要棲息於乾燥的濱海土壤環境或草澤地裡,例如防風林、土堤邊等,雌蟹在陸地上進行交配及抱卵後,會回到海中,將孵出的幼蟹釋放到海裡。

 

照片中的兇狠圓軸蟹於校園內水溝被發現,於採樣拍照時還不時揮舞著巨大的螯腳抵抗,在完成拍照建檔工作後,該蟹隨即被野放回適合牠生長的環境中。

 

img112_8
字紋弓蟹

科          名:方蟹科

體 長(甲幅) :約6公分

字紋弓蟹擁有非常扁平、外觀接近圓角方形的甲殼,體色澤接近深褐色,步足前端為因應水中生活已演化成扁平狀,且密佈剛毛,螯腳根部前端呈鋸齒狀,主要生長環境為河海交界處。

 

和一般螃蟹較不同的是,字紋弓蟹屬於河海間洄游性的蟹類之一,成蟹會在海中完成交配及產卵過程,幼蟹再由海中洄游至淡水河川中生存。

 

img113_8
無齒螳臂蟹

科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名:方蟹科

體長(甲幅) :約6公分

圖片中無齒螳臂蟹是在學校水溝中被學生發現後,抓至自然科教室飼養。

 

牠的外殼形狀近似正方形,外觀大致呈咖啡色,在背部偏上方有幾塊深褐色斑塊,腳上布有細刺及硬毛,經查證應屬淡水蟹,喜歡挖洞穴居於農田灌溉土堤或田埂,在土壤鹽化、鹹水充斥各排水溝渠的學區內,居然能見到牠的蹤跡,實屬少見。

 

img114_8
彈 塗 魚

科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名:蝦虎科

體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長:約6公分

魚塭週遭的排水溝,在退潮時不時可見到彈塗魚那可愛的身影,淺水的鹽埕遺址地區,更是彈塗魚的天堂。

 

彈塗魚身上最大的特徵就是那雙位於頭部上方凸出的眼睛,藉此彈塗魚可以獲得絕佳的視野,並隨時對週遭的風吹草動立即作出反應。

 

彈塗魚除了保有魚類以「鰓」來獲得氧氣的功能外,還有一項其他魚類很少有的特異功能,就是能利用潮濕的「皮膚」,和空氣直接進行氣體交換,為此,彈塗魚必須常在淺攤泥地上翻來跳去,以保持身體表面的濕潤。

 

img115_8
海 蟑 螂

科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名:海蟑螂科

體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長:約2至3公分﹙不含觸鬚﹚

「海蟑螂」,顧名思義應該是在海邊活動的蟑螂,很多人都這樣認為,其實牠們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生物。

 

陸地上的蟑螂只有三對腳,為昆蟲之一種,而海蟑螂身體扁平,有七對附肢,分別長在七節胸部上,屬於等腳目的軟甲綱動物。

 

海蟑螂主要活動於學區內的排水溝及地層下限嚴重的房舍周圍,出現時總是成群結隊,看起來陣勢挺嚇人的。

 

 

img116_8
笠 藤 壺

科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名:藤壺科

體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長:約1至2公分

「藤壺」是廣泛生於海岸礁石及船筏上的節肢動物在海水退潮時,牠們會緊閉殼口,以減少體內水分的散失,待海水漲潮後,再伸出附肢過濾水中浮游生物食用。有趣的是藤壺雖然是雌雄同體,不過卻要透過彼此互相交配的異體授精方式來生育下一代,為了完成傳宗接代的任務,再加上藤壺因固著在岩石或其他物體而無法自行移動的原因,所以藤壺總是「成群」出現。

 

不過,藤壺的大量附著,對於船隻及環境而言,造成極大的困擾,每年人們都要花大筆的經費來清除牠才行。﹙圖片所示為外殼狀似「火山口」的「笠藤壺」﹚

 

img117_8
鵝頸藤壺

科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名:藤壺科

體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長:約2至3公分

鵝頸藤壺又名為「鵝茗荷」,牠是以長柄狀的頭部附著在物體上的藤壺,外觀最大的特徵在於對開的白色長扁平狀硬殼。

 

經觀察,鵝頸藤壺在漲潮時會微微打開硬殼,並以附肢濾食水中的浮游性生物,退潮時則闔上外殼。鵝頸藤壺的耐乾燥能力很強,即使寄宿物體被移上岸,牠依然能存活一段時間。

 

img118_8
福 壽 螺

科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名:蘋果螺超科

體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長:約5至8公分

福壽螺原產於阿根廷,於民國六十八年左右引入台灣用於食用,但後來因為經濟價值不高,而被棄於田野。牠的貝殼呈螺旋狀,用平坦的腹足來爬行,不過行動十分緩慢。

 

目前,在台灣只要有水的地方就能發現福壽螺的蹤跡,牠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,再加上驚人的繁殖能力,因此迅速成為臺灣農田、溝渠常見的螺類。福壽螺的卵為立體狀長橢圓形,外觀為粉紅色,多附著在植物莖部或溝渠岸邊。

 

為了解決福壽螺氾濫的情形,在魚塭地區多配合放養青魚﹙即烏鰡﹚,青魚可以把福壽螺的殼咬碎,食用其螺肉部分,除此之外,也有人以養鴨的方式來防治牠們。

 

img119_8
福 壽 螺 卵